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与应用 > >
学术与应用

联系我们

信桥公司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南海大道北51号财汇大厦9楼905室电话:0757-86327721
传真:0757-86327720

学术与应用

近年猪病发病特点、病因分析与预防控制措施

【来源】本文刊登在《中国畜牧兽医》第34卷2007年第1期126-1 【作者】梁皓仪、梁柱林 【日期】2007-03-13 【关键词】福源康,保健药物,饲料添加

近十年来我国集约化、规模化养猪之发展速度迅猛异常、举世瞩目。然而,由于从业人员观念更新速度未跟上行业发展速度,新、老或潜在猪病扩张速度超过有效防卸能力,加之可能存在的饲料源性带来的无法控制的病原污染,及可能严重摧毁动物免疫机能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使猪病防控成败与否成了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关键要素。笔者在此以非兽医专业背景的角度审视十年来国内猪病变化情况,结合近年在东南亚多国处理案例之经验,与相关同行对现时行业面对的热点难题作科普性质的探讨,祈以抛砖引玉之效引起大家的社会责任感,并激发慧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来遏制仍难见止之魔患困扰。

笔者认为06年春夏之交始于皖、赣、湘、鄂等地造成严重损失,并以无法阻挡之势几乎波及全国并被莫名其妙地命名为“高热症”,并非曾一时引起上下一片恐慌之“未知病原”所致,而是老病新发、多病继发,且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远大于生物因素之直接伤害,其中错误地冠以“高热病”或“高热症”,可能是造成恐慌及误导之重要诱因。为便于读者理顺思路借前鉴后,本文以五年为界和大家一起回顾十年来猪病变化情况。

一、95年前之主危病害及病因分析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深圳若干大型猪场建成投产为标志,我国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生产经过十年的发展已开始逐步走上轨道,这段时间除了少数大型猪场使用进口预混料或浓缩料外,大多数自配料场都普遍存在相当严重的维生素缺乏症。种猪主要表现为繁殖性能低,腐蹄及子宫内膜炎相当严重,这两种病成为淘汰种猪的主要原因;生长猪则以消耗性喘气病和五号病压力最大,其它能以疫苗接种免疫的常见病则以猪瘟偶发为多。总体来说,该时期的猪群以免疫力相对低下为主,复合继发症状不多,疫病压力相对较轻。

二、96-2000年之主危病害及病因分析

此时期种猪以流产、死胎、木乃伊、产弱仔等问题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因子宫内膜炎而淘汰的母猪日渐增多,“仔猪断奶综合症(PMWS)”及“繁殖呼吸综合征(PRRS)”开始肆疟,生长猪喘气病日趋严重,五号病常年潜在威胁。主要原因至少有五:

1、伪狂犬病毒、细小病毒、Ⅱ型圆环病毒、繁殖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等“新病原”随种猪引进而入侵。

2、以提高乳、仔猪料档次为幌子,血浆蛋白粉、血球蛋白粉、肠膜蛋白粉等无不携带大量各种病原的同源动物屠宰废弃物开始入侵(有疑问者请随时送样到有PCR检测技术的实验室测定),国内厂商开始仿效并大量生产同类产品。

3、在以降低成本为目的强烈意欲下,盲目大量使用境内外肉骨粉等屠宰下脚料。

4、以电子垃圾、废铜烂铁为原料生产的硫酸铜、硫酸锌等富含各种极有害重金属或稀有金属的超毒垃圾(有疑问者请随时送样到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或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检测),以低成本优势迅速成为市场主导产品。

5、原料发霉问题的严重程度足以开始引起业界重视。

三、2001-2005年之主危病害及病因分析

由于上列五大要素不但仍然存在,而且侵入程度日渐强势,加之国法严禁灭活病变组织分离物(俗称“自家苗”)的使用,猪场存在的各种老问题日趋严重,圆环病毒肆疟导致全场几乎无保育猪出栏的情况屡见不鲜,发病日龄从断奶后到上市大猪不分阶段、不分季节常年可见;曾被作为Ⅱ型圆环病毒病“标签”的“皮炎肾病综合症”开始失去“判断标准”意义;曾以“附红细胞体病”被过度炒作的症状开始被有识之士作为圆环病毒的典型症状之一来考虑;以病毒—细菌复合感染为特征的呼吸道病日趋严重,以致在屠宰场几乎无法找到胸肺无病变的个体(有兴趣者可随时到屠场考察)。尽管收效甚微,但滥用药物,大量使用复配、违禁药物仍然成为临床兽医的杀手锏。

免疫抑制、免疫麻痹等免疫紊乱状况成为大多数猪群的主要潜在危险,一旦有风吹草动“多米诺骨牌效应”随时可能发生。

四、2006年起之主危病害及病因分析

06年春夏之交始发于皖、赣、湘、鄂,并以无法阻档之势几乎迅速漫延全国,被广泛称之为“高热病”或“高热症”的猪病,可能是我国有史以来流行最广、损失最惨重的猪传染病。笔者从当年七月底初次进赣协助解决问题,四周之内三次入赣,之后数月现场或远程协助处理赣、湘、鄂、粤、桂、闽、蒙、黑、川、冀、津、豫、鲁、浙、夏、等省、市、区的案例,所见所闻与业内广泛流传之判断与处理方案不敢苟同,主要差异如下:

1、“高热”与否之判断

笔者现场处理之案例无一不是以发“高热病”为由被召,然而进入猪舍触诊无数身体大面积潮红、肢端发绀、呼吸困难、昏睡频死的病猪,耳根“高热烫手”的感觉为数很少!凭多年经验不可能有误诊高热机会。远程处理之案例,大多数被笔者要求进猪舍触诊后再通电话时已不再坚持“高热论”,因此,笔者不排除有业界同仁眼见病猪有身体大面积潮红、呼吸困难、打堆昏睡的症状便以“目测高热”代替“触感”或“直肠探温”作出理所当然判断的可能,并以讹传讹最终误导全国。

2、“高热”时机之判断

笔者所触案例,少数确属高热者经与业主细心探讨追溯病程,证实大多数并非发病初期即高热,而是发病若干天后才“转为高热”,或发病初期并未留意是否有高热,至病程中、后期才发现少部分个体有高热。笔者认为,这少数“高热”个体是继发细菌感染所致,但亦不排除少数原发猪瘟的高热症状,但在被诉为“高热病”的案例中,本人并无机会现场见到猪瘟症状。

因此至今为止,以笔者所触案例,无论东、西、南、北,夏、秋、冬季,最近大半年患流行病病个体绝大多数呈病毒感染特征的中、低热(38-39℃之间)症状,而非“高热症”或“高热病”。

临床上准确可靠的诊断证据是判断病原病因的极重要依据,笔者认为,一直以来全国上下只有一个声音误传误导“高热病”是个非常值得业内人士深思的问题。况且,众多原因可以致动物发炎、体温升高,绝不可将作为临床症状指标之一的“高热”称之为“病”,以免被外人当作笑柄。

3、对流感之理解

为免产生政治上的敏感,笔者首次入赣时便根据当时个案跟踪及流行病学规律分析,谨慎地提醒业内人士可能是“感冒的一种”,之后更有赣、粤、桂、闽、冀、津等地个案追溯及病理解剖均显示典型流感特征,并在发病前多有风寒遭遇。然而,通常人们所理解之流感均以流清鼻涕为感观标准,可能容易以偏概全。事实上,流感病毒血清型至今已发现至少135种之多,较常见之嗜消化道型及嗜神经型流感症状往往不为人所注意。笔者触诊常见的患病猪嗜睡、典型肺部病变、胃壁充血潮红乃至溃疡等临床与解剖症状,结合流行病学特征均可与流感有直接联系。可能是患畜遭遇流感病毒感染后继发圆环病毒或其它病变,观察者忽略了早期症状而致未能引起人们对流感的重视。

近年来,国人受禽流感风波所累损失惨重,以致产生“流感恐惧综合征”。事实上,如人类的感冒一样,猪群出现流感传播并非罕见之事,只是在没有太多隐性病原威胁或人为过多应激干预情况下,患猪会很快耐过并逐步康复。最近几年,笔者也在东南亚多国多次遇见猪流感个案,但并未见造成大区域流行,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猪流感曾几乎横扫整个欧洲大陆。从自然进化哲学角度分析,流感病毒早已与动物及人类同步进化数十万年乃至更长时间,没有流感病毒的存在就可能没有今天如此健康的人类或动物群类,只是近年来人类才对其有更多的了解,实无对其产生恐惧之必要,对媒体炒作或不良势力同盟则应有必要的防范应对措施。

4、对圆环病毒病之理解

笔者所观察之发病猪群,原发症状绝大多数始于生长猪,甚少原发于种猪(有典型受冻并致感冒案例除外),而早期发病的猪场,多始发于生长舍的中、大猪阶段,随后波及保育舍小猪;而入秋以来发病者,多从保育舍小猪始发,随后波及其它日龄的群体;而有幸未遭遇疑似流感波及的猪场,则多以60~90天龄发病为多,发病率视管理水平而异,一般为5~15%,病猪基本无康复可能。其中是否有规律可寻仍不得而知。从病猪的临床症状及解剖病变分析,笔者认为,多为圆环病毒继发或原发案例。然而,类似临床症状及解剖病变并非最近才有,早在2000年前后已屡见不鲜,且当时多发生在使用高档乳、小猪料的大型猪场。笔者认为,今年之所以大面积爆发除了受流感引发外,饲料源性的病原入侵可能是最大可疑因素,各种来源的血浆蛋白粉、血球蛋白粉、肠膜蛋白粉等同源动物屠宰废弃物在乳、小猪料的大面积使用很可能早就埋下了随时可爆之定时炸弹。而大多数无机会接触此类产品的种猪则相对安全。少部分使用血球蛋白粉的哺乳母猪则存在很大风险。

两年前,笔者应邀到东南亚某巨型猪场(每天上市1100头商品猪)协助解决困扰该场相当长时间的严峻问题,该场独占一岛(1万公顷),与外界几乎完全隔绝,建场十多年来一直未有重大疫情发生。却突然在生长猪舍不间断地出现呼吸困难、身体大面积潮红,但体温并不很(38.5-39℃)高的病猪,用任何药物处理均失败,病猪发病5~7天后几乎全部死亡。笔者询其免疫及用药情况,未见有任何可疑之处,最终疑与血浆蛋白粉使用有直接关系:其完整生产记录表明,第一个发病案例出现于该场使用血浆蛋白粉后的第9周,此后13-20周龄的生长猪连续大量死亡,长期无法控制。两个小时之后位于另一国界的该场上层机构决策者宣布即时停用血浆蛋白粉。然而,本人早在十年前便大声疾呼,业界千万不可使用血浆蛋白粉之类的同源动物屠宰废弃物,可悲的是时至今日醒悟者寥寥。借此机会,本人再次提醒业内人士回顾近十年你身边的猪病情况,来进一步验证本人的结论:自从血浆蛋粉及其类似产品进入中国后,便改写中国养猪历史:从此,老专家不会养猪、老兽医不会看猪病。

5、对“肢端发绀”症状之理解

恕笔者无知兼无礼,“蓝耳病”之命名实易误导众生,建议学术机构尽快在我国取缔该名词,事实上国际上已罕见有人再用该不伦不类之词,并习惯使用“繁殖呼吸综合征(PRRS)”之称谓。临床上称之为肢端发绀的“耳朵发紫”的症状均为肢端组织缺氧所致,而肺部病变失去换氧功能,输出的并非氧化血红蛋白,而是还原血红蛋白才是肢端发绀的原因,而非“蓝耳病”的判断标准。而可致肺部病的病原甚多,常见如:流感病毒、Ⅱ型圆环病毒、繁殖与呼吸合征病毒、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放线菌,……等,但每种病原所致肺部病变特征都有差异。因此,将耳朵发紫症状简单地判为“蓝耳病”实在过于轻率。而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疫苗厂商对养户的误导并错误地采取“蓝耳病”疫苗接种措施是导致疑似病猪发病率及死亡率大幅度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6、对“蓝耳病”可能性之判断

自皖、赣、湘、鄂、猪群大面积发病后,业内人士普遍以“肢端发绀”症状判断“蓝耳病”,无论猪场健康与否,纷纷抢接种“蓝耳病”疫苗,大多数以失败告终。数月来笔者对数省曾触诊过的案例继续跟踪,无一例外地发现:如果没有错误地作抗生素或疫苗接种处理,种猪群很少出现流产症状,即使受到不正确处理而致流产的母猪,胎龄多在胎盘发育敏感期的40~50天龄。而以怀孕后期流产为特征的“蓝耳病”表现几乎没有得到可靠证据。相反,接种“蓝耳病”疫苗后的不良后果反为更有说服力:

案例1、(郭玉栋个人通讯)河南省舞阳县汇通集团,约4000头存栏母猪,母猪先后两次、小猪在15~20日龄分别接种一次德国某公司的“蓝耳病”弱毒苗,小猪仍然在40~50天龄大规模发病,病猪几乎全部死亡。

案例2、(唐万勇个人通讯)湖北某场(存栏母猪8000头)观察到种猪接种同上的“蓝耳病”疫苗后,所产仔猪体质很弱、成活率低;在健康仔猪群体中做“蓝耳病”疫苗接种效果为:接种一次者死亡率约15%,接种二次者死亡率约30%;接种三次者死亡率超过40%。

上述案例至少说明两个问题:

a、无论是种猪还是小猪接种“蓝耳病”疫苗对所用疫苗猪场无效。

b、该种弱毒疫苗可能对某些洁净猪场是一种污染,甚至会引起似强毒致病效果。

类似上述典型案例的情况在全国各地的大小猪场都不胜枚举。鉴于现时我国对“蓝耳病”研究有绝对权威的机构有限,从业人员对该病的知识主要源自商业推广行为,笔者建议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宜三思而后行。

7、对分离病原之理解

随着实验室手段的不断进步,分离病原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步骤,然而,用高技术分离病原时至少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a、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区别:在本身就可能存在复杂混合感染的亚健康状态的动物群体中分离病原时,找到的病原是原发病原还是继发病原?是主导病原还是附属病原?作出结论时更需要从多个方面作出慎之又慎的综合评价。否则难免会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甚至“只见树影就捕风捉影”的错误。

b、实验室方法误差:敏感度和精确度均极高的PCR测定方法对各方面要求极高,导致误差产生的可能性更多,现时业内人士最为关心的圆环病毒和“蓝耳病”病毒感染问题,理论上阳性猪场的所有个体均有可能已经感染,但经验表明同一实验室对同一动物群体的多次测定结果不同,不同实验室对同一样本之测定结果往往差异更大。无论是哪种实验室方法都有一定的误差存在,切不可对个别检测结果做太绝对的结论。

c、分离时机:现时我们对很多病原在动物体内的消长规律还缺乏透切的了解,尤其是流感病毒出现“血毒症”的时机相当微妙,如果没有对发病动物作及时细致的跟踪观察,而只是随机性抽取血样,很难捕获目标。

d、药物干扰:临床经验表明,对患畜作抗生素、化学药物处理以及疫苗接种等措施都有可能影响病原分离结果。因此,对大田样品处理方法可能应有别于实验动物。

鉴如上述,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只凭分离出病原与否来作出现时流行猪病的病因判断。

8、对病因、病原判断方法之思考

由于实验室生物测定技术的进步,给研究工作带来突破性进展。然而也容易造成人们过份依赖先进技术的思维习惯,而忽略了一些经典判断方法。对待最近流行猪病的病原、病因判断很有必要回归理性思维轨道:

a、临床症状; e、抗体检测;

b、病理解剖; f、流行病学规律分析;

c、组织切片; g、临床处理结果反馈;

d、病原分离; h、柯赫氏定律(koche’s postulates);

笔者认为,在临床混合感染较为复杂的背景下,根据流行病学规律及临床处理结果来作综合分析可能会得到很有价值的启示,而在未遵循柯赫氏定律(koche’s postulates)多次验证之前不宜轻率作出发现未知病原的结论。

9、临床处理方案

如前所述,笔者认为,现时流行猪病以流感及圆环病毒病为主,对发病的患畜应采取隔离、加强保温、舍内消毒、在饮水中添加葡萄糖和维生素等保守的处理措施,等其耐过感染后自行恢复,切不可急性接种任何疫苗或注射抗生素等加剧应激措施。否则不但于事无补,还会加速病程。对仍能自主采食的疑似患畜则应加强管理措施,适当补充维生素,尽量减少应激,并做好舍内消毒工作,有条件者最好能投喂确具调节免疫功能的添加剂产品。赣粤等地部分猪场使用“福源康”后似能收到较好效果,生产性能显著改善,几乎没有疫情发生,在始发病但仍能正常进食的猪群使用亦可有效遏制病情进展。但必须注意的是此类产品并非治疗用药,在发病之后再用可能已难挽回不必要的损失。对养猪业主来说,改变观念可能是健康养殖的前提。

10、重构动物的主动免疫功能是当务之急

从近年正常的大田生产状况和临床诊断处理结果分析,猪群之所以如此脆弱,在任何可以产生流行因素的病原攻击下都可以导致大面积发病并损失参重,主要原因是动物群体的主动免疫功能已十分脆弱,免疫应答反应机制不完善,免疫麻痹现象十分普遍,很多情况下超剂量疫苗接种也无法收到预期效果。因此,真正从动物的基本健康出发,重构动物群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是当前防控疫病的当务之急。

五、流行病面前的应对与反思

面对还难预料何时会停的病害流行,结合近年来的猪病变化情况,业内人士似应理性地思考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

1、政府主管机构以务实的态度及时制订遏制病害流行的有效措施。

2、重整农村基层兽医防疫机构,使之真正起到有效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个兽药店。

3、有计划地培训农村从业人员,使之能真正掌握最基本的科学养猪知识,而不是只通过良莠不齐的商业途径获得经验。

4、呼吁有全局观念的专家挑起组织多科学协作攻关重任,而不只是各自闭门修练,更不应让有商业代言人身份的专家操纵应用技术市场信息。

5、在没有得到有效措施之前,审慎考虑灭活病变组织分离物在可控条件下的使用,可能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权宜之计。

6、采取果断的行政措施切断饲料源性的生物污染及有害金属污染的途径。

7、采取有效的行政措施严厉控制人类药物用于动物,消毒药除外。

8、通过有效的方法来调节或恢复动物群体正常免疫功能,可能是今后要面对的重点课题。

致谢:本文得到杨汉春教授、樊福好博士、赖昭胜先生、唐万勇先生及众多业界专家的指导与帮助,笔者在此深表感谢!

用手机扫描下面的微信二维码或在微信添加朋友处搜索“广东信桥

关注信桥公司微信公众平台,接收更多科学养猪资讯

 

健康、高效养猪“九字真经”

多卖猪 早卖猪 卖好猪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高热病”与非特异性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