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 > 行业信息 >

联系我们

信桥公司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南海大道北51号财汇大厦9楼905室电话:0757-86327721
传真:0757-86327720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节省成本理念:寻找投入与效益的最佳点(图)

2009-06-23

编者按:在日前召开的第二十七届广东养猪产业博览会上,不少动保企业反映,动保产品销量锐减。与此同时,全价料特别是高档料销量锐减,预混料销量增加。显然这与养猪亏本,养猪户为降低养殖成本而采取的措施密切相关。
  猪价低迷时期,通过节省成本来减少损失无可厚非。但对成本认识有误区,采取的措施失当,反让成本增加,与节省成本、降低损失的愿望相去甚远。什么是正确的成本概念?如何才能有效节省成本?如何找到成本投入的最佳效益点?
  在相继报道了普通养殖户及大型猪企对于当前猪市的看法后,本期专栏由多位长期活跃在养猪行业第一线的专家,为养猪户提供建议,仅供参考。
  访谈嘉宾:

  广东信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梁皓仪

  河南五丰粮油食品有限公司 代广军

  湖南农大动物药业猪场健康管理中心 朱中平

  建明工业(珠海)有限公司技术部 黄广明

  专题统筹钟怡群

  成本概念
  梁皓仪:投入产出比才是真的成本
  从汉语字面上通俗地理解,“成本”是做成某件事所花的本钱,关键在于成事;《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修订本)对成本的定义是:生产一种产品所产生的全部用费用。核心也在于“产品”;中国成本协会编篡的《成本管理体系术语》关于“成本”的定义则更为精准:为过程增值和结果有效已付出或应付出的资源代价。“增值”或“结果有效”是前提。同样道理,对养猪业而言,必须是与生产出的商品挂钩的“投入”,才能叫作“饲养成本”。因此,生产过程中花了多少钱的“投入”并不是成本,而只是成本构成的要素之一,投入必须与产出(商品)挂钩才能算出成本,正确的成本表达式应该是:投入÷产出=成本。
  例如,我们一般习惯于说养一头母猪一年要多少成本,这其实是个错误的观念定位,因为养母猪的目的是要生产出健康的小猪,小猪才是有价值的产出,以产出为基准才能算出真正有效的成本。
  例如,饲养一头母猪一年大约要花4000元,这并不是成本,而只是为了生产出小猪必须付出的投入。如果这头母猪一年来没有发情,或发情后屡配不孕,或受孕后流产、死胎,没有生产出可售商品——猪苗,则这头母猪一年来并无产出、更无增值,只能算消耗了4000元的投入,并无成本可言;如果这头母猪一年来生产出15头健康的断奶小猪,则每头小猪分摊的母猪饲养成本是267元(4000÷15);如果这头母猪同样时间内生产出25头小猪,则每头小猪需分摊的母猪饲养成本可降至160元(4000÷25)。因此,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产出”决定了“成本”产出多少有价值的商品才是影响“饲养成本”的主要因素。因此,大多数人以为“减少投入”就可“降低成本”的传统理念丞需纠正,把注意力与有效措施瞄准“产出”才是“降低饲养成本”的有效途径,“多卖猪”的意义才能体现出来。
  隐性成本
  朱中平:饲料内浪费是更大的浪费
  饲料占养猪成本的70%以上,在猪价低迷的时候,养殖户首先会把节省成本的目标锁定在饲料上,而节省成本的手段往往简单化,就是使用价钱更加低廉的饲料。但据养猪行家估计,目前猪饲料的浪费,可以占饲料的三分之一!有人认为饲料没有被猪吃掉才是浪费,被猪吃掉了就不是浪费,其实不然,猪吃进去的饲料如果没有有效利用也是浪费,并且是更大的浪费!
  猪饲料的浪费,可以分为外浪费和内浪费。外浪费指未被猪吃进胃内的饲料浪费。包括老鼠吃掉的,地面丢失的,料槽吃剩的等。但这只是饲料浪费的冰山一角。
  内浪费就是指猪饲料吃进胃内后,没有有效利用。这是最大的浪费,占饲料浪费的80%以上,这包括了消化不良、无效合成和无效转化。
  消化不良即饲料被猪吃进去后,又通过粪便排出来了,出现消化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微生态营养缺乏。已有的研究证明,正常微生物群是生物体整体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微生态系统与猪体与环境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微生态系统需要猪体提供生态营养,微生态系统也能够通过一定机制反哺猪体,如通过酸化作用为猪体更好的消化蛋白质提供最佳酶活性环境,通过酶学效应为猪提供丰富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植酸酶、纤维素酶),通过合成代谢作用合成维生素如维生素K和B族维生素,可以促进饲料养分更充分消化和吸收。从而减少饲料浪费,改善饲料报酬,促进猪只生长。微生态系统不是“异己”,是“自己”。
  因此,在一些可能导致微生态营养缺乏的阶段(如预防怀孕母猪便秘,尤其是怀孕后期,围产期;预防仔猪断奶应激,断奶腹泻,断奶掉膘;高热性疾病治疗及疾病恢复阶段的配合敏感抗生素、健力源使用,减缓便秘,减缓免疫营养不足,恢复失衡的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功能,促进康复;预防抗生素预防治疗可能导致的机体菌群失调;抗生素治疗经久不愈的顽固性腹泻。)添加那些不仅采取外源补充与体内增值相结合促进肠道有益菌增值,而且融入肠道粘膜营养和肠道动力因子的产品,可以减少消化不良等导致的饲料浪费。
  无效合成是指被消化吸收后合成的不是需要的瘦肉而是脂肪,这与品种改良相关。
  无效转化指饲料养分被消化吸收了但并没有转化成饲养目的所需要的,如免疫应激消耗和母猪非生产天数消耗。
  免疫应激消耗。免疫应激是指在内外环境不适的状态下,如反复多次免疫接种,仔猪断奶、饲养条件较差、生病时,猪只免疫系统过度反应,这种过度反应一方面本身需要消耗营养,更主要的是,免疫应激状态下,猪体需要通过适应性的反应达到新的动态平衡,这种反应过程会导致两种改变,一是行为上的改变如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和嗜睡等;二是代谢上的改变如日粮营养物质由维持生长和骨骼肌沉积转向用于维持免疫反应,从而导致畜禽生长抑制,免疫应答水平下降。
  所以,为了减少免疫应激导致的饲料浪费,一方面我们要尽可能减少应激的可能,另一方面在可能的应激阶段如仔猪断奶前后、环境突然改变、母猪产仔前后、感染压力加大时(周围有疫情时),主动提前添加一些减少应激的动保产品,可以明显减少免疫应激消耗,增强猪群抗病能力。
  代广军:降低投入反而增加成本
  许多猪场为降低成本采取了减少相应投入的方法,结果导致猪只生长缓慢,甚至诱发了猪病的发生,这样的教训深刻。
  为节省成本,在防疫保健方面投入不够,使用质量较差的药物,甚至减少保健、驱虫和疫苗接种;使用质量差甚至霉变的饲料;减少防暑降温设备的投入……这些都是不正确的节省成本方法,容易导致猪群营养不良、应激过大、生产性能明显下降甚至发病死亡等。据谢怡群(2006)调查认为,在2006年发生的猪高热病,饲料霉变的因素占了30%左右。
  饲养无价值的病残弱猪或继续使用生产性能较差的种猪都是不妥当的方法。在猪价低迷的形势下,健康的育肥猪且不能赚钱甚至亏损,对健康状况不佳的猪只,没有饲养和治疗的必要,应立刻淘汰。在市场行情好的情况下,鉴于培养一头合格的后备母猪大约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此时延迟连续生产性能较差母猪的淘汰时间是可以理解的,但在行情差的情况下仍然采取上述做法就不合时宜了。
  没有根据猪群的营养需要及气候特点制定饲粮配方,是一些小型养猪场常见的错误做法。饲料成本占养猪总成本的70%左右,是最具挖掘潜力的部分。为此,必须根据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科学地配制饲料,如专用哺乳仔猪料、断奶应激料、生长肥育猪料、哺乳母猪料等。另外,还要随季节变化调整饲料配方。一年四季的气温不同,猪对营养的需要也不同,不论饲料厂推荐的配方,还是请专家设计的配方,都不可能在一年四季都适用。因此,根据不同猪群的营养需要及气候特点制定不同饲粮配方,是降低饲养成本的有效措施。
  一些猪场会采取降低员工收入的办法来降低成本,这种做法实不可取。猪场员工是养猪效益的创造者,再好的技术路线及猪场老板的良好愿望,都是通过猪场员工的努力来实现的。生产实践证明,员工队伍不稳定,走马灯式的人员流动,猪场就不会取得好效益。
  据了解,一些猪场喜欢养体重大猪,认为这样养效果好,殊不知猪的日增重并不是随饲喂时间的推移而呈直线上升的。因为随着体重的增加,猪体对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基本维持营养需要也相应增加。因此,为了取得养猪效益的最大化,猪场的经营者应以肥育猪的料重比为参考(因为在肥育后期投入的成本,主要是饲料成本),与市场售价作比较,确定适宜的出栏体重。若肥育后期猪的料重比按3.8计算,在前段时间出栏猪卖价13元/公斤、全价饲料2.79元/公斤的形势下,肥育猪每增重1公斤需投入的饲料成本为10.6元,与13元/公斤的卖价相比,仍有2.4元/公斤的盈利空间。这样,将体重95公斤的肥育猪延长至100公斤出栏,就能多增加收益12元,一个万头猪场就能多收益12万元。相反,在市场售价降低的情况下,上述操作就有可能不赚钱甚至出现亏本。因此,在低价位下养大猪不合算时,就要适当降低肥育猪的出栏体重,这也是降低饲养成本的有效途径。
  一些猪场长期采取大剂量用药的办法来控制疾病,实不可取。因为大量用药不但大大增加了养猪成本,而且长期大剂量用药后,一旦停药就可能引起疾病暴发。这也就出现了哺乳仔猪好养而保育猪难养,保育猪养好了却在生长育肥上出问题的反常现象。
  下列几种情况会导致无效用药:给已经拒绝采食的猪料中加药;不溶于水的药物用饮水给药;对已发病猪群用预防剂量。以上三种情况对治疗是没效果或效果很差的,药品浪费在所难免。
  猪价低迷时期需要恰当的生产管理及经营策略。好的经营策略不单能让企业顺利度过困难时期,更为未来的高价时期打好盈利的基础。
  首先要做好生产管理,如做好防疫灭病工作,认真做好消毒灭源工作;对健康状况不佳的猪只,要立刻处理;重视保健工作,确保猪只健康。
  养猪不是为了追求最高生产性能,而是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及时淘汰生产性能较差的种猪;采用人工授精技术,降低公猪的饲养成本;控制母猪非生产天数;在微利或亏损时期选择“维持期”饲料配方,均可获取最大经济效益。据计算,每头母猪每增加1天非生产天数,将减少收益19.62元。
  在猪价低迷时,应对全场的资金状况做一个全面的分析,预测价格低迷行情持续时间,计算出所需要的周转资金用度,做到心中有数。否则,资金链断裂,猪场很快就会面临困境。
  有条件的企业可扩大生产规模,在低谷期扩大生产规模,增加设备的维修改造,增加种猪更新力度和新技术的应用,尽力降低成本,以待养猪高峰期的到来。
  特别提点
  黄广明:今年霉菌毒素将更严重
  相信养殖户对2006年下半年开始爆发的“高致病性蓝耳病”仍记忆犹新。曾有专家对此次疫病爆发的原因进行分析,除了蓝耳病病毒变异毒力增强、高温高湿天气的应激、霉菌毒素的免疫抑制等因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猪价低迷,养猪亏损,养户为了降低成本,给猪吃最差的饲料、卫生保健工作不到位,结果导致猪只健康水平低下,易爆发疾病。
  提醒大家的是,据有数据显示,去年冬天是50年以来第三高的暖冬气候,导致今年玉米霉变较往年尤其严重,许多饲料厂和养殖场对玉米样品检测的结果验证了这一点,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的含量较往年也明显偏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避免猪群霉菌中毒是提高生产,减少损失的重要措施。选择吸附效果好而又不吸附营养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并加大使用剂量,才能避免霉菌毒素造成猪只假发情、繁殖障碍和免疫抑制所带来的损失。

来源:南方网(广州)